基里洛夫(基里洛夫司令)

2023-01-03 11:00:10    作者:普拉蒂尼

《西西弗的神话》经典语录

1. 荒谬的感情还狠可能产生于幸福。“我认为我是幸福的”,俄狄浦斯说,而这种说法是神圣的,它回响在人的疯狂而又有限的世界之中,它告诫人们一切都还没有也从没有被穷尽过。 2. 我把西西弗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而西西弗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而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颗矿砂惟有对西西弗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3.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4. 自杀,就是认可,就是承认被生活超越或是承认人们并不理解生活。 5. 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并不“值得”。诚然,活着从来就没容易过。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继续着由存在支配着的行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习惯。一个人自愿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 6. 在一个真诚的人看来,他笃信的东西能够制约他的行为。 7.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总是一个节奏,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很容易沿循这条道路。一旦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被提出来,一切就从这带点惊奇意味的厌倦开始了 8. 一切都起源于这平淡的烦。同样,时间为着平淡无光的日日夜夜而背负着我们。但是,一个我们在其中背负时间的时刻总会到来。我们是向着未来生活着的:“明天”,“以后”,:你到那时“,“随着年龄增长你自然会明白”。这些悬而未决的设想值得重视,因为它们最终都指向死亡。 9. 这个世界,我能触摸它,而且我还能断定它存在着。我的全部学识就到此为止,其余的需要再建设。 10. 有一些事实,但却没有真理。 11. 那些自杀的人又常常可能确信生活的意义,这样的矛盾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在逻辑学反而显示出那种强烈的诱惑力这点上讲,这些矛盾从来没有如此深刻过。 12. 在对生活意义持否定态度的思想家中,除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基里洛夫,天生耽于幻想的贝尔格里诺斯和善于预见假设的于勒·洛基叶之外,没有一个人把否定生活意义的逻辑推理发展到否定这个生活本身。 13. 伟大的作品、深邃的感情,总是包含着比它们意识要说的多得多的东西。 14. 荒谬的感情是赤裸裸的,令人感伤,它发出光亮,却不见光迹,所以它是难以捉摸的。 15.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这句话与我们布道者所说的“你要有道德”的话具有同等价值。二者都揭示了一种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一种无知。 16. 了解人是否能怀有他的诸种激情生活,了解人是否能接受这些激情的深刻规律——即它们在迸发出来的同时也燃烧了心灵——这就是全部问题所在。 17. 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 18. 如果说,这个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若他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那他的痛苦实际上又在哪里呢?今天的工人终生都在劳动,终日完成的是同样的工作,这样的命运并非不比西西弗的命运荒谬。但是这种命运只有在工人变得有意识的偶然时刻才是悲剧性的。西西弗,这诸神中的无产者,这进行无效劳役而又进行反叛的无产者,他完全清楚自己所处的悲惨境地:在他下山时,他想到的正是这悲惨的境地。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就造成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 19. 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这并不是言过其实。我还想象西西弗又回头走向他的巨石,痛苦又重新开始。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这就是巨石的胜利,这就是巨石本身。巨大的悲痛是难以承担的重负,这就是我们的客西马尼之夜。 20. 世界只有一个,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

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是谁?

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三位大将分别是:瓦图京、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阿帕纳先科。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1901~1944年),牺牲时担任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先后在波尔塔瓦步兵学校(1922)、基辅高级联合军事学校(1924)、伏龙芝军事学院(1929),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1934)和总参军事学院(1937)学习。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因功升至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42年7月,调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成功阻击了沃罗涅日方面德军的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其间,瓦图京负责西南方面的守卫,但不准收作战方案,陷入困境,幸得朱可夫元帅力保,才不追究。后来在实施的多次战役中,瓦图京都是失败多于胜利。斯大林曾经极为不满的派遣罗科索夫斯基到瓦图京指挥部,说:“教教他该如何打仗!”后来,朱可夫也对其极为失望,生气的说:“离开了我,你什么也干不成,自配当个参谋。”1944年2月29日,在乘车前往部队途中,遭到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伏击,身负重伤,4月15日死于基辅。伊万·丹尼洛维奇·切尔尼亚霍夫斯基(1906~1945年),1928年毕业于基辅炮兵学校,并于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0年7月起任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坦克第28师副师长,1941年3月起任该师师长,参加卫国战争。1942年6月到7月,切尔尼亚霍夫斯先后升任18军军长和60集团军司令。指挥该集团军在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强渡杰斯纳河、第聂伯河,还有基辅、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罗夫诺—卢茨克和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等战役中屡建战功。升任西方面军司令,后调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成为所有方面军中最年轻的一位司令员。切尔尼亚霍夫斯率领的白俄罗斯3方面军先后解放了白俄罗斯、波兰和苏联等地大片领土。1944年,年轻的切尔尼亚霍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但就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这位天才将领却在斯特堡--柯尼斯堡战役战役中不幸牺牲,享年38岁。约瑟夫·罗季奥诺维奇·阿帕纳先科,虽然跟上面两位将军军衔相等,但考虑到他牺牲时担任的军职为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比上两位低一级别,因而就不详细介绍了。至于苏联牺牲的另一位高级将领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上将,虽军职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但无奈军衔低于以上三位,也不再细说。因而,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同样为两位,分别是瓦图京大将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大将。

西西弗神话

诸神判罚西西弗,令它把一块岩石不断推上山顶,而石头因自身重量一次又一次滚落,诸神的想法多少有些道理,因为没有比无用又无望的劳动更为可怕的惩罚了。 假如相信荷马的说法,西西弗是最明智最谨慎的凡人。但按另一种传说,他却倾向于强盗的勾当。我看不出两者有什么矛盾。有关于他在地狱无用劳动的原因,众说纷纭。首先有人指责他对诸神有些失敬。他泄漏了诸神的秘密。阿索波斯的女儿埃癸(gui)娜让朱庇特劫走了。父亲为女儿的失踪大惊失色,向西西弗诉苦。西西弗了解劫持内情,答应把来龙去脉告诉阿波索斯,条件是后者要向哥林多小城堡供水。他不愿受上天的霹雳,情缘要水的恩泽,于是被打入地狱。荷马还告诉我们,西西弗事先用铁链锁住了死神。普路托忍受不住自己帝国又荒凉又寂静的景象,便催促战神将死神从胜利者的手里解脱出来。 也有人说,西西弗死到临头,还要冒冒失失考验妻子的爱情,他命令妻子将其尸体抛到广场中央示众,但求死无葬身之地。后来西西弗进入地狱安身。但在那里却受不了屈从,与人类的爱心太相违了,一气之下,要求回人间去惩罚妻子,普路托竟允准了。一旦重新见到人间世面,重新享受清水,阳光,热石和大海,就不肯再返回黑暗的地狱了。召唤声声,怒火阵阵,警告频频,一概无济于事。西西弗面对海湾的曲线,灿烂的大海,大地的微笑,生活了多年,诸神不得不下令了。墨丘利下凡逮捕了大胆妄为的西西弗,剥夺了他的乐趣,强行把他押会地狱,那里早已为他准备了一块岩石。 大家已经明白,西西弗是荒诞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他对诸神的蔑视,对死亡的憎恨,对生命的热爱,使他吃尽苦头,苦得无法形容,因此竭尽全身解数却落个一事无成。这是热恋此岸乡土必须付出的代价。有关西西弗在地狱的情况,我们一无所获。神话编出来是让我们发挥想象力的,这才有声有色。至于西西弗,只见他凭借紧绷的身躯竭尽全力具旗巨石,推滚巨石,指出巨石沿坡向上滚,一次又一次重复攀登;又见他脸部紧绷,面颊贴紧石头,一肩顶住,承受着布满黏土的庞然大物;一脚蹲稳,在石下垫撑;双臂把巨石抱得满满当当的,沾满泥土的双手呈现出十足的人性稳健。这种努力,在空间上没有顶,在时间上没有底,久而久之,目的终于到达了。但西西弗眼睁睁望着石头在瞬间滚到山下,又得重新推上山巅。于是他再次吓到平原。 我感兴趣的是,正是在回程时稍事休息的西西弗。如此贴近石头的一张苦脸,本身已经是石头了。我注意到此公再次下山时,迈着沉重而均匀的步伐,走向他不知尽头的苦海。这个时辰就像一次呼吸,恰如他的不幸肯定会再来,此时此刻便是觉醒的时刻。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他渐渐潜入诸神洞穴的每分每秒,都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所推的石头更坚强。 这则神话之所以悲壮,正因为神话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假如他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着,那他的苦难又从何谈起呢?当今的工人一辈子天天做同样的伙计,其命运不失为荒诞/但他只有在意识到荒诞的极少时刻,命运才是悲壮的。西西弗,这个诸神的无产者,无能为力却叛逆反抗,认识到自己苦海无边的生存状况,下山时,思考的正是这种状况。洞察力既造成他的担忧,同时又耗蚀他的胜利。心里蔑视没有征服不了的命运。 就这样,下山在有些日子是痛苦的,在有些日子也可能是快乐的。此话并非多余。我想象的出,西西弗返回岩石时,痛苦才方开始呢。当大地万象太过强烈地死缠记忆,当幸福召唤太过急切,有时忧伤会在人的心中油然升起:这是岩石的胜利,也是岩石的本色。忧心痛切太过沉重,不堪重负,等于是我们的客西马尼之夜。但占压倒优势的真理一旦被承认也就完结了。因此,俄狄浦斯起先不知不觉的顺应的命运,一旦知觉,他的悲剧就开始了。但就在同一时刻,他失明了,绝望了,认为他与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只是一位姑娘娇嫩的手。于是怒口吼出一句过分的话:“尽管磨难多多,凭我的高龄和高尚的灵魂,可以判定一切皆善。”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里洛夫,就这样一语道出了荒诞胜利的格言。古代的智慧和现代的壮烈不谋而合了。 如果没有真想写幸福教程之类的东西,是发现不了荒诞的。“咳!什么,路子这么狭窄吗?……”是啊,只有一个世界。幸福和荒诞是共一方土地的两个儿子,是难分难离的。说什么幸福必然产生于荒诞的发现,恐怕不对吧。有时候荒诞感也会产生于幸福之中。“我断定一切皆善,”俄狄浦斯说。此话是神圣的,回响在世人疑惧而有限的天地中。此话告诫一切尚未穷尽,也不会穷尽。此话将一尊神从人间驱逐,因为此神是怀着不满和无所谓痛苦的欲望进入人间的。此话将命运化作人事,既是人事,就得在世人之间解决。 西西弗沉默的喜悦全在于此,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同样,荒诞人在静观自身的烦忧时,把所有偶像的嘴全堵上了。宇宙突然恢复寂静,无数轻微的惊叹声从大地升起。无意识的,隐秘的呼唤,各色人物的催促,都是不可缺少的反面和胜利的代价。没有不带阴影的阳光,必须认识黑夜。荒诞人说“对”,于是孜孜以求,努力不懈,如果说有什么个人命运,那也不存在什么高高在上的命运,或至少存在一种荒诞人断定的命运,那就是命中注定的命运,令人轻蔑的命运。至于其他,他知道他是自己岁月的主人。在反躬审视自己生命的时刻,西西弗再次来到岩石跟前,静观一系列没有联系的行动,这些行动变成了他的命运,由他自己创造的,在他记忆的注视下善始善终,并很快以他的死来盖棺定论。就这样,他确信一切人事皆有人的根源,就像渴望光明并知道黑夜无尽头的盲人永远在前进。岩石依旧滚动。 我让西西弗留在山下,让世人永远看得见他的负荷!然而西西弗却以否认诸神和推动岩石这一至高无上的忠诚来诲人警世。他也判断一切皆善。他觉得这个从此没有救世主的世界既非不毛之地,亦非渺不足道。那岩石的每颗细粒,那黑暗笼罩的大山每到矿物的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每一颗人心。应当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希腊神话中,是谁重复着向山顶推石头?

希腊神话中,是西西弗斯重复着向山顶推石头。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

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扩展资料

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把西西弗斯留在山脚下!我们总是看到他身上的重负。

而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这个从此没有主宰的世界对他来讲既不是荒漠,也不是沃土。这块巨石上的每一颗粒,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矿砂唯有对西西弗斯才形成一个世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西弗斯

10月30日是谁的忌日?

意大利文学家波焦·布拉乔利尼,瑞典国王卡尔九世,荷兰天文学家威理博·司乃耳,日本后光明天皇,奥斯曼第25任苏丹、英国海军上将爱德华·弗农、英国首相威廉·卡文迪许-本廷克,德国符腾堡公爵腓特烈一世,德国音乐家罗伯特·福尔克曼,加拿大总理约翰·阿伯特,日本小说家尾崎红叶,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中国音乐家冼星海,朝鲜实业家韩相龙,中华民国开国元老吴稚晖,香港企业家郭得胜,台湾女歌手于枫,台湾音乐人梁弘志,香港官员谢法新,香港演员林蛟,日本演员野泽那智,台湾建筑师吴明修,香港演员夏梦,韩国演员金柱赫,香港作家金庸,意大利餐饮家阿多·坎佩尔,俄罗斯主持人伊戈尔·列昂尼多维奇·基里洛夫

戈达尔的电影《中国姑娘》讲的是什么?

呵呵,你怎么会想到这部电影啊。

中文:中国姑娘

英文:La Chinoise

别名:中国女

发行:1967年

导演:让-吕克 戈达尔(Jean-Luc Godard)

第三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评委会特别奖

导演戈达尔醉心于宣扬毛泽东主义,他的这部机敏的讽刺作品激怒了循规蹈矩的批评家。戈达尔当时的妻子Anne Wiazemsky在片中饰演一个哲学系学生,她对校园里的四个毛主义小组成员很同情。他们的目标老是为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招贴海报,红宝书,教条化的颂歌等,似乎总也弄不清自己政治信念的真正含义。他们也不能对实践活动给予任何一点思想上的支持。

戈达尔显然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管在描述他们的狂热时尽量向革命者的传统风格靠拢。

剧情简介:

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区。银行家的女儿维络尼卡在一位已同双亲外出度假的女友处借来的住宅里,召开“马列主义***”支部会议。房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些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在从北京传来的无线电广播声中,维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并以“阿登-阿拉维亚”的命名,以纪念被法国***开除出党的这一同名小说的作者波尔·尼赞。支部成员包括青年演员吉罗姆、女佣人伊沃娜、画家基里洛夫和大学生亨利。维洛尼卡给支部规定的任务是“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正值此时,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进来。他血流满面,是在巴黎大学同法共党员们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辩论时被打伤的。这使维洛尼卡更有理由宣布她的“路线”的正确性,即不仅不与法国***为伍,而且视其为主要敌人。

接下去一大段,影片并没有去作通常意义上的情节发展,而是让各个人物轮流以特精写镜头出现,面对摄影机镜头现身说法。

先是演员吉罗姆上场,他说道:“现在我向你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新戏剧。中国学生在莫斯科街头散发小册子,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阻挠。第二天在中国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他们头缠绷带对资产阶级记者们高喊:'你们瞧,这就是修正主义者对我们干的好事!'他们兴高采烈地同《生活》杂志和《巴黎今晚报》的记者会面,然后解开绷带,原来他们的头脸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受殴打的痕迹。记者们受到愚弄后大为恼怒,却不懂得这就是新戏剧。”

银幕上打出字幕:“什么是新戏剧?那就是实验。”吉罗姆继续讲:“真正的戏剧就是对现实的思考。我想说,这类似布莱希特(银幕上出现布莱希特的照片)或莎士比亚(银幕上出现莎士比亚的肖像画)。是啊,是啊,毛的思想可能没有什么助益:在任何情况下需要的是真诚和狂热!”此时吉罗姆已不是在说话,而是朝着摄影机大声吼叫了。接着他又喊道:“你们会以为我像小丑那样在扮鬼脸,就因为他们在拍摄我;完全不是这样,我所以真诚,是因为摄影机就在我面前。”这时摄影师库塔尔和他的摄影机出现在银幕上,传来了导演戈达尔的声音“停!”,镜头号码的字样又一次显现。

在这幢房子里当女佣的姑娘伊沃娜也是这样上场的。她直接朝着摄影机镜头谈起她出生的农村,谈到她为何来城市谋生,因为赚的工资不够用,只得在业余时间去当妓女,说她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活生生的证明。

然后是“中国姑娘”维洛尼卡本人现身说法。她声称,她就像凯洛尔童话中的爱丽丝揭开通向奇境的帷幕那样,给自己发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如果我有足够勇气,我就要炸掉巴黎大学、卢浮宫和法兰西喜剧院……是啊,我知道得很清楚,我跟工人阶级脱节,但这也没有办法,因为我出身于银行家家庭。”

这时银幕上第一次出现了随后在影片进程中一再重复出现的字幕:“帝国主义者还活着!”

伊沃娜继续在她的三个听众面前发表演说:“革命者教会我们,研究情况要从客观现实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为图解她这段话,接着演出了以越南战争为主题的哑剧:吉罗姆戴着眼镜,代替镜片的是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的国旗;伊沃娜换成妇女装束,做出端碗吃米饭的样子,有几架玩具飞机开始在她周围盘旋。伊沃娜满脸涂上红色油彩,用玩具自动步枪射击;吉罗姆则面对摄影机念着关于“两种共产主义”的台词:一种是莫斯科修正主义的蜕化变质的共产主义,另一种是越南式的共产主义。美帝国主义被扮成一个带老虎面具的人,他正在用红色电话和克里姆林宫通话。这段戏中戏以维洛尼卡的“采访”而告终。她宣称,她已对法国***彻底绝望,要在北京寻找自己的理想。

收音机传来《国际歌》,睡在地板上的支部成员们在北京无线广播中醒过来。他们和着这歌声在阳台上做操。然后,这个组织的另一名成员、画家基里洛夫出来发表自己的宣言。他其实并未创作过任何画,只是重复了汉堡某位画家的实验,把涂满各种色斑的条幅到处悬挂,以示对“压制现代派艺术的虚假自由”的抗议。他的政治信条是,“如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存在,那就意味着一切都可以被允许。”

基里洛夫用粉笔在黑板上信手写上一些政治家、诗人和艺术家的名字,然后一个个擦掉,从萨特开始,一直到谷克多、伏尔泰、索福克勒斯、大仲马、博马舍、拉辛、拉比什及其他人,只留下了贝尔托特·布莱希特的名字。镜头外有人念着毛泽东的语录:“我们应该在文艺领域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最后,基里洛夫歇斯底里地大喊:“没有炸弹的革命者就不是革命者!给我炸弹!今天我们人数虽少,明天就会很多!”

夜里,在充满浪漫情调的轻柔的音乐声中,维洛尼卡对试图向她求爱的吉罗姆说,她不能和他发生关系,因为爱情会妨碍她的革命活动。银幕上又出现了“帝国主义者还活着”的字幕。整个支部弯弓向“人民敌人”的画像射箭。戴眼镜的亨利说了几句试图维护法共的话,马上被连喊带叫地赶出支部:“滚到莫斯科去,修正主义分子!”维洛尼卡破口大骂法共领导人,还捎带骂了蓬皮杜、加罗蒂、密特朗和威尔逊。她宣布,进行斗争的唯一手段是恐怖。

维洛尼卡坐在列车车厢里,在窗外飞驰而进的景物的背景下,与天主教工会某领导人和《当代》杂志记者进行一场漫长的对话。维洛尼卡列举了自己所有敌人的名单,其中包括战争制造者、官僚主义者、企业家和反动知识分子。她对当前中国关闭大学欢呼雀跃,认为在法国也应该如此行事,一切应该“从零开始”。维洛尼卡认为现在应该往大学里扔炸弹,还援引上一世纪俄国虚无主义者的经验,说扔炸弹最后扔出了1917年的革命和伟大的十月。她对谈话者产,如今已到了采取行动的时候,苏联文化部长肖科洛夫应法国政府邀请即将前来巴黎,应该把他杀死。

为对杀死肖科洛夫承担责任,经“支部”讨论决定,基里洛夫应该牺牲自己。基里洛夫写了遗言,说明他杀死苏联文化部长,一是为了制止他在南特大学新学系成立会上发言,二是以恐怖行动消除政府使法国各大学陷入的文化冷漠状态。当维洛尼卡和吉罗姆念着这字条的时候,邻室传来一声枪响,基里洛夫自杀了。吉罗姆小心地从他手里拿出枪,用一块布把它包起,以免抹掉他的指纹。

维洛尼卡偕同吉罗姆驾车来到苏联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她让吉罗姆待在车里,自己跑进旅馆大厅,向守门人询问了一下房间的号码,在二层楼的一个过道里消失不见了。接着,她在大玻璃窗里出现,向吉罗姆挥手示意,又跑往旅馆的另一侧。录她再次出现时,她举起拳头做出胜利的记号,走出旅馆。坐进车子后,她向吉罗姆解释,开头她看错了房间号码,把“23”看成“32”,最后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把苏联部长解决了。

在“支部”已离去的那所房子里,主人们已从外地回来,从墙上取下“条条道路通北京”的标语并开始清扫房间。维洛尼卡在画外向观众说出最后一句台词:“……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声明:该文章由赛事号作者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搜索

推荐阅读

  • 奥运冠军杨倩(奥运冠军杨倩塌房)

    奥运冠军杨倩个人简介是什么1、杨倩,2000年7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国家射击队成员。2、2019年8月12日,杨倩以251.5环的成绩获得中
    2023-02-17 18:52:22
  • 指宿洋史(指宿洋史)

    指宿洋史的介绍指宿洋史(1991年的2月27日—),日本足球运动员,是日本最出色的年轻前锋。指宿洋史出道于J联赛球队柏雷素尔足球俱乐部。指宿洋史身高达到了1.97米,是继国奥队高中锋平山相太后日本足坛
    2023-02-17 15:40:06
  • 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英语)

    奈史密斯名人堂是什么东西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Naismith Memorial Basketball Hall of Fame)又称NBA篮球名人堂,以篮球创始人奈史密斯博士的名字命名,于1959年在
    2023-02-17 14:54:05
  • 足总杯半决赛(足总杯半决赛直播切尔西VS曼城)

    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是单回合还是两回合英格兰足总杯半决赛是单回合赛制,这是根据英格兰足总杯赛制规定的。 英格兰足总杯(FA Cup)简称足总杯,是由英格兰足球协会命名并主办的一项男子淘汰制足球杯赛。 英
    2023-02-17 14:50:05
  • 女篮世界杯2022赛程表(女篮世界杯2022赛程表张茹)

    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女篮联赛2022赛程表如下:小组赛:2022年9月22日-9月23日。淘汰赛:2022年9月29日-10月1日。1/4决赛:2022年9月29日。半决赛:2022年9月30日。季
    2023-02-17 14:46:04
  • 查看更多>>